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中学 2014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一节)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 1一、教学目标:1.目标(1)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自然资源的概念,理解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含义,并能够加以区分。(2)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原理,分析自然资源在形成和分布上的共性特征,从人类开发利用的角度,分析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3)以土地资源为例,帮助学生理解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形成正确的资源观。2.解析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这一要求旨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特征教学难点:通过已知图表所给数据,分析某种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二、预习导学(一) 知识梳理1、自然资源是指人类直接从 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 。2、自然资源主要包括 、 、 、 和气候资源。3、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与 。(二)自然资源特征1、自然资源的特征有:1、分布的 ;2、资源间的 ;3、数量的 ;4、利用的 。2、根据人类社会文明的特征,可以把人类为么发展的过程,划分为 阶段, 阶段和 阶段3、公众的积极参与是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 。三、问题引领,知识探究(主干问题)1、自然资源的定义及分类2、自然资源的分类有哪些? 3、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怎样?时期标志人类活动人地关系采猎文明时期人类以狩猎动物、采集果实为生人类常常随着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而迁移土地数量对人类的影响不大,而土地的质量对人类的影响较大农业文明时期以种植和养殖为标志人类能够制造和使用金属工具,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单位面积的食物增加,人口数量增长快,土地肥沃地区成为世界的发源地,土的贫瘠区,人地矛盾突出土地的质量和数量都是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因素工业文明阶段蒸汽机的使用由于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大规模的机器及其新技术的应用,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壮大,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农作物的产量,同时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弃物。土地的质量和数量将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土壤污染、土地退化越来越严重。1四、目标检测1.下列选项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天然气 B.稻谷 C.土地 D.液化气2.自然资源潜力的扩大和提高是建立在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