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摩擦力 (一)内容及解析1.内容:本节主要讲述摩擦力 的大小、方向、产生的条件,摩擦力的测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识的具体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知识中的具体应用。2.解析:摩擦力在这一章是重点,由于摩擦力的研究分为 两种,在研究方法上又有较大的不同,因此给摩擦力的讨论带来了困难,也就成了一个难点,在整个力学中也是重点知识。二、目标及其解析目标:1.知道摩擦力的种类,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的大小,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了解滚动摩擦和流体阻力。2.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解析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使学生知道摩擦力分为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产生条件都要接触、挤压、粗糙、有相对运动或运动趋势。静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二力平衡来求解,滑动摩擦力可以用格式来计算。滚动摩擦力只要知道就可以,他们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相反。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 F 摩=μFn 解决具体问题;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教学难点1、静摩擦力有无、大小的判定2、摩擦力的计算(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基本流程概述本章内容→本节学习要点→学习过程、实例分析→练习、小结教学情景问题 1、什么是静摩擦力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提出问题:为什么弹簧秤有读数?得出静摩擦力概念提出问题:什么情况下产生静摩擦力?让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重复刚才实验,注意观察弹簧秤读数,发现问题,得出最大静摩擦力概念和静摩擦力范围。(0<F≤Fmax=学生活动:将木块置于水平桌面上,用细线连接木块和弹簧秤,用力水平拉弹簧秤,不要使木块移动,并读数。回答问题:桌面对木块有阻力作用。思考讨论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弹性形变,相对运动趋势。重复实验,慢慢拉动木块,注意观察弹簧秤读数(木块刚开始移动时读数最大)。点评:通过实验得到静摩擦力的概念,分析出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再得到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教师活动:给学生出示课堂练习:(1)如图所示,各接触面光滑,墙壁对小球有无静摩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