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用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放射线可以利用各种射线粒子产生的次级效应用适当的仪器探测到.(2)了解云室、气泡室和计数器的简单构造和基本原理. (3)知道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在各方面的重要应用.(4)了解放射性污染和防护的基本常识.2.能力目标:认识放射性污染的危害.3.德育目标:通过对放射性污染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二、教学重点放射性的应用和防护.三、教学难点云室和计数器的原理.四、教学方法本节采用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实验,教师启发、学生分析实验原理和结果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五、教学用具投影仪及投影片、J2553 型威耳孙云室演示器、放射源 J2524 型盖革计数器、电源、扬声器.六、课时安排1 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研究放射性,就要观察放射线,人的肉眼虽然无法直接看到放射线,即就是借助目前最好的显微镜一般也无法直接看到射线粒子.但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粒子发生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用人的肉眼是可以直接看到的,借助这些现象可以探知放射线的存在及其性质.这一节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下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几种探测放射线的方法以及放射线的应用和防护。(二)进行新课1.探测放射线的方法1.1 威耳孙云室——1912 年,英国威耳孙发明(1)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投影:云室构造图 22—8)用心 爱心 专心学生先看云室的构造图,教师说明各部分的的名称和作用,然后再向学生展示实物[教师点拨]射线对其他物质粒子的一个最基本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电离作用.[教师点拨]云雾是怎样形成的?[学生回答]过饱和蒸汽遇到凝结核而凝结形成小水滴,许多小水滴聚集一起就形成云雾.[教师点拨]云室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观察射线的,它是英国物理学家威耳孙在1912 年发明的,因而叫威耳孙云室.实验原理:在云室里加一些酒精或乙醚,使室内充满酒精的饱和蒸汽,然后使活塞迅速向下移动,室内气体由于迅速膨胀而降低温度使酒精蒸汽达到饱和,这时如果有射线粒子从室内气体中飞过,使沿途的气体分子电离,过饱和的酒精蒸汽就会以这些离子为核心凝结成一条雾迹,我们就可以直接看到,也可以拍摄成照片进行研究.(2)实验演示——用威耳孙云室观察射线粒子的运动径迹.使用 J2553 型威耳孙云室演示: ·放上 α 粒子放射源,教师演示,学生 3~5 人一组到讲台上进行观察,然后请 1~2位学生描述所看到的现象.·再换上 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