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新老师入职感言 来到 XX 中学已经一个星期有余,很荣幸在第一个星期跟随几位前辈老师参加了在北京京西古刹大觉寺进行的马小平老师追思会、寻找来自一线老师的声音主题座谈会,让我收获良多。它在我职业生涯的开端,为我点亮了一盏前行的灯火。 马老师无疑是一个美丽的人,一个具有内在情操和精神光芒的人;马老师也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拒绝表演和屈从的人;马老师更是一个幸福的人,一个微笑着实践理想的人。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的中学老师可以走多远,让我们意识到教育不是折磨,是遥不可及的幸福,教育也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事关人格养成,责任、智慧和情感,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印刻。他带着他的教育理念和对教育事业的一腔赤诚为我们点亮了理想教育的灯火,而我们要怎么薪火相传呢? 我们说觉知此事要躬行,大觉之后能大悟,大悟之后需躬行。马老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他不仅仅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还是一个积极行动者。他并没有用彼岸的教育理想去照亮此岸的教育现实,他是一个把握当下的实践者,是一个理性、低调、坚韧的行动主义者他做好了一个老师应该做的和可以做的事情,而我们寻着他指引的人文教育之路,立足于自身,立足于当下,立足于和自己一样的独立的人,去面对永远独立的学生,不再去虚构美好的教育未来,而是打造真实的教育现在,或许就能找到通往精神家园的教育自由之路。 反观我们自身,我要成为一名什么样的老师?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怎么样的期待和规划?虽然入职时间还很短,但是带给我们的职业感和触动是很多的。我们从一个受教育者转变成了一个教育者,我们将如何将自己的影响渗透到学生的精神,如何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如何让他们不仅喜爱你这个人,也喜爱上你这门学科......我想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总结的。我也信任它的答案会在不断地实践中日益完善。但是首先我要知道自己要成为一名怎么样的老师。只有先有了这个目标,才能做到教育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师之根,在于文化。 老师之根,在于学生。 裴斯泰洛齐说: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晴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孩子的眼、嘴、额的动作来了解他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从对学生深挚的爱出发,推动对于学生的深化了解,这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基础。对学生的了解不应是浮于表面的、想当然的,而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从多方面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既有对学生群体特征的准确把握,又要对每一个独立个体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