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硕士产学研合作教育探究会计硕士产学研合作教育探究 一、“农大—瑞华”会计硕士产学研合作教育 构建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会计硕士产学研合作教育,需要高校与企业做出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在培育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要紧紧围绕提升会计硕士职业能力这个目标来制造性地开展工作,解决培育环节遇到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包括实践基地培育条件、管理机制和合作培育内容等方面。以瑞华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瑞华)实习实践基地为例,总结“农大—瑞华”产学研合作教育经验。该合作模式把会计硕士培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农大培育为主,侧重理论学习,完成校内导师和第二导师共同选定的课程的学习。第二阶段以瑞华培育为主,会计硕士深化到瑞华参加实习、实践和撰写论文,培育实践和科研开发能力。第三阶段会计硕士将知识与实践凝练成学位论文。 (一)理论学习阶段 研一理论教学阶段,学院以全国会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参考性培育方案》为指南,在此基础上与实习基地共同探讨和商定培育方案。学院与瑞华的第二导师共同创建了会计硕士专业指导委员会,每一年度委员会都会通过座谈、专访等形式共同论证、修订培育方案,第二导师全程参加培育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会计硕士的校内导师和第二导师根据会计硕士的培育方向在培育方案指定的课程中选课。校内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案例教学,采纳 MPACC 案例库中的案例和实习基地提供的案例进行情景教学,突出企业实际问题的讲解,与理论相得益彰,充分体现理论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实践阶段 选择审计方向的会计硕士,一般被推举到瑞华实习。瑞华在实践教学的组织落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院与瑞华共同制定了工作细则,制定了联合培育方式、培育费用、生活安排、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明确了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为了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结合,建立讨论生培育创新基地建设长效机制,2025 年 12 月,学院申请瑞华为校级讨论生培育创新基地,出台了《讨论生培育创新基地管理办法》,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起一个直接面对市场需求的校所合作战略联盟。2025 年至今,会计学院以2025 级、2025 级、2025 级会计硕士为运行实体、在多年产学研合作培育会计硕士的基础上,与瑞华就共建面对以提升就业能力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教育达成共识,开展长期合作讨论。瑞华会计师事务所是一家专业化、法律规范化规模化、国际化的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