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 600 万真假国宝之谜今天,先跟大家玩个“找碴”的小游戏:下面是两件清代信封的图片,二者之间有几处不同?一起找找看吧! 大家可别小看了这两件信封。它们可都是自称“华邮第一古封”的国宝,身价 600万元!可到底哪一个是真国宝呢? 1878 年大清邮政发行了中国第一枚邮票——“大龙邮票”。同年 10 月 5 日,一枚贴有大龙邮票的信封从北京寄往上海。而这件信封便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大龙”实寄封,被收藏界称作“华邮第一古封” 可惜的是,这件国宝在 1994 年被瑞士人买走后就一直不知所踪,而集邮界则流传着上面两个不同版本的“古信封”照片:一幅出自多年前一场拍卖会的图录(上图);一幅则出自 1978 年,台湾邮政总局出版的一本研究大龙邮票的专著——《大龙邮票封戳选辑》(下图)。应当说,两张图片的来源都非常可靠,相当权威!可到底孰真孰假呢? 两件信封上的笔迹乍一看完全相同,但仔细观察在细节上还是有区别的。 两件信封上的邮戳不但间距不同,相对位置也有差别。 多年来,集邮界对这件国宝的真伪一直争论不休。令人兴奋的是,这一悬案终于被一位匿名的台湾藏家所破解。根据他所提供的史料记载:“这件古信封当年是从秘鲁驻北京的公使馆寄往上海一个名叫福利的公司的。正面贴有 3 枚大龙邮票,其中 1 张单枚,一张 2 连体。邮件寄出时,北京海关总署在上面盖了两个 10 月 5 日的蓝色邮戳;到达上海后,又被加盖了一枚 10 月 12 日的红色到达戳。” 但刊印在台湾《大龙邮票封戳选辑》中的那件信封,显然没有红色戳,与史料记载不符!原来,文章开头中的第一张图片才是价值 600 万国宝的“真容”。至此,多年悬而未决的“真假国宝”之谜终于尘埃落定。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也许在蛛丝马迹中揭露许多邮史真相,也是集邮所蕴含的乐趣之一吧。 虽然不是很清晰,但是我们还是能够看到左边的信封的确比右边的多了一枚红色邮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