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同样渴望阳光的普照杭州市萧山党山中学 邬昌玲在我国传统的教育中,老师对优等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心理状态较为关注或有所研究。对中等生(习惯上指学习上表现一般,成绩一般的学生)的心理问题研究,很少涉及。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往往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策略,一方面把赏识的目光和诚心的鼓励送给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尖子生”希望他们带动全体学生认真学习,另一方面也把关注点主要投在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纪律较差的学生身上,惟恐他们破坏教育教学秩序。相对而言,教师对大部分学习成绩中等、各方面表现平平的中等生缺乏应有的关心和教育。 在很多教师眼里,中等生既不拔尖,也不太落后,对教育教学的大局影响不大。这种认识是很片面的。应当说,在学生群体中,中等生占相对多数,他们的素质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现代教育理念提倡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中等生,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发挥出自己的应有水平。一、对“中等生”概念的思考中等生,又称中间生,是介于优秀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学生层。这一层学生人数非常多,他们是后进生的“预备队”,也是优秀生的“后备军”。显而易见,“中等生”,“优秀生”,“后进生”的差别,是教师们以“分数高低”和“纪律好坏”为尺度,人为划定的。这种评价尺度在教育活动中反复使用,已固化为一种社会尺度,反过来又对教育活动产生影响。这种反作用就是由于“中等生”成绩的中等,使教师给予的关注少,师生之间缺乏沟通。长期如此,必然给“中等生”带来一系列心理问题。二、 对“中等生”心理问题的思考“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中等生”个性心理特征各有其特点抛开个性的问题,“中等生”在情绪,意志,能力等方面,易形成哪些共性特点呢1.“中等生”的积极心理特征总体而言,“中等生”虽然学习成绩中等,但刻苦认真,自尊心强。他们通常循规蹈矩,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羡慕优秀生的成绩,希望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及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2.“中等生”的消极心理特征(1)在情绪方面他们的心态一般比较平和,易满足现状。思想上缺乏远大理想和进取心,行动上固步自封,学习上信心不足。在取得好成绩时炫耀,考不好时会自我安慰:“某某还不如我好呢”!大部分“中等生”起初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与肯定,当他们发现自己不是老师的重点培养对象时,学习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