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没有计算机的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分析: “信息与信息技术”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第一章内容。作为本书的第一章,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信息和信息技术做进一步的提高,目的是使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信息和信息技术,并形成整体认识,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列举出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能够说出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能够体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发展的变化,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主要包括两大块:1、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是铺垫性内容,与学生们的学习 、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易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后者是重点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教学的难点; 2、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主要是描述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则从信息文化的角度来描述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将技术的发展寓于信息文化的发展之中;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都会给人们带来负面的影响。这一块的内容都是教学重点,后两者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上一节课,做了一个随堂调查,发现只有约 51.8%的学生在小学或是初中上过信息技术课,且水平参差不齐。但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教学策略: 本章分两大块,且以理论性内容为主。如果每一块用一个课时(40 分钟),第二课时会比较紧张。针对这种情况,决定把本章两块内容一起备课,进行通盘考虑,决定采取如下教学策略:第一节理论授课,不到电脑教室;第二节,在第一节的基础上进行相关内容的实践操作。本教学案例针对的是第一节课。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提问法、引导法,师生一起小结等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活动: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章。首先,请大家听一个故事。(以一个故事开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为下面的教学奠定基础。引用的事例如果不是学生熟悉的事物,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