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赏析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916 年底,在法国游学的蔡元培接教育部电,请他回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但这并非美差,当时的北京大学以学风败坏、腐败盛行而声名狼藉,所以蔡元培一到上海,“有多数友人,劝不可就职,说北大太腐败,恐整顿不了,反把自己名誉毁掉了;也有少数劝驾的,说腐败的总要有人整顿,不妨试一试”。北大有幸——蔡元培最终听从的是这少数人的意见。1917 年 1 月 9 日,蔡元培到校主持开学典礼,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说。针对普遍存在于学生中不求学业进步、但求做官发财的庸俗思想和势利作风,指出大学应不同于专科学校,主要任务在于“研究高深学问”,要求学生“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而不“同乎流俗,合乎污世”。蔡元培的演说注重与学生拉近距离,他以师者和长者的身份推心置腹地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开篇蔡元培就回顾了与北京大学的渊源:“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同校。”如此亲切的演说,可以消除学生对新校长的心理上的芥蒂。接着话入正题——蔡元培对学生“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的期望。蔡元培把“抱定宗旨”作为首要期望向学生提出来,可谓用心良苦。北京大学是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的办学方向,影响和左右着中国教育的发展,北京大学应是中国社会前进动力的策源地,应是中国先进思潮的发祥地,是中国高等专业人才的摇篮。在军阀混战的历史背景下,社会混乱,人心浮动,人们急功近利,做官心热的风气鼎盛,学生热衷官场,急功近利的思想活跃。如此做官心热的学子,光阴虚度,学问毫无。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仕事,但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这些浮躁的思想,严重影响着北大的发展,只有澄清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学生的学习宗旨,才能推行崇尚科学、民主的学风,为中国造就人才。接着蔡元培提出了“砥砺德行”的期望。作者运用道理论证的方式,劝勉学子要有高尚的德行。北京当时的风俗日偷,道德沦丧,政治腐败,社会秩序每况愈下,在如此的社会环境中,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不被社会所污染,作者告诫学子要束身自爱,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和肩负的重任,要以身作则,立矫颓俗,要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乐,树立远大理想,对自己要严格自律,洁身自好,对社会要标榜自己的形象,既要感己,又要励人,通过自己的力量,尽力扭转社会的颓势。作者提出的第三个期望是“敬爱师友”。蔡元培向学生提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