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高一语文 包身工学案1、理解本文的主旨。2、揣摩作者在课文中语句的情感。学习重点:揣摩作者在课文中的情感。学习难点:揣摩作者在课文中的情感。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过程:讨论:1、《包身工》包身工作于 1935 年,至今已经 60 多年了,今天我们读这篇文章,仍然能感到深深的震撼。你认为文章为何具有如此的震撼力,说说你的看法。2、下面的句子充满了作者强烈的情感,揣摩这些句子,看看作者的感情是如何表达的,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1粥菜?是不可能有的。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2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般的弯,面色像死人一般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 3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 20 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地服役的 16 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4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拓展延伸 让“包身工”永远成为历史“陈迹” 陈凤庚 “我好累……”5 月 30 日深夜,广州市海珠区一家服装厂 35 岁的女工甘红英死在出租屋。医生注明:死亡原因是猝死。此前,从 5 月 27 日到 30 日,工厂为了赶活,甘红英每天都是从早上工作到次日凌晨。四天工作时间达 54 小时 25 分钟,累计加班逾 22 小时。她生前常提到自己“想好好睡上一觉”。甘红英原是四川一名女教师,因幼儿园停办南下打工。(6 月 2 日《南方1都市报》) 1936 年夏,剧作家夏衍发表了他一生唯一的报告文学《包身工》,小时候我在语文课本上读过,对吃人的包身工制度深恶痛绝。今读甘红英之死,越读越象读一篇新版《包身工》。包身工们在日本人办的工厂“三井系”里,“生活如猪猡”,宿舍是“七尺阔,十二尺深”,平均居住面积 0.6 个平方,甘红英的宿舍宽敞些,但“房间外侧临近臭水沟,异味很大,屋里肮脏杂乱,连一盏灯都没有”;包身工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