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热点及评论1、《东京审判》——拷问国人良知事件回放:《东京审判》作为一部史诗大片展现了 60 年前不为国人所知的一段历史,以客观的真相、大片的手法和出色的表演震撼了每个观者的心灵。但是,影片之外,另一个话题却悄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东京审判》导演高群书,为完成电影举债 500 万,不惜与债主签下卖身契。因为《东京审判》这部特殊的电影,因为高群书和这部电影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引发了关于电影事件的社会思考。我们不禁想问,一部电影是否拷问了某些国人的良知?呼吁所有人将一切的语言、情绪转化成行动,来支持《东京审判》,来支撑华语电影的脊梁。精彩评论:★ 在此,我不想对影片艺术上做任何评论。话语在无法还原的真实与无法回避的利益中,变的如此苍白。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东京审判已经成为无法改变的历史。是仪式性的纪念还是建设性的反思,高群书选择了后者。 如果说日本不能正确的对待历史,漠视那段给全人类带来的灾难,仍旧视中国为敌与正义为敌,属彼帮岛国“弱患危机”文化的一种,尚可理解。但在中国,高在举债完成《东京审判》后,还要继续举债完成首映、发行等等一系列关乎利益的工作,实让人痛心。既是商业社会就要按照商业游戏行事,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社会公德与责任在商业社会存在的具体体现和需求有关,更与社会整体的价值取向有关。电影作为商品断不象房子、车子等是民生必须,几乎算不到什么。 电影在市场的表现,直接取决于观众的喜好,可一部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电影却遭受了拍摄期制片方资金抽血、发行期欠款拷贝等“跪宾“的礼遇,不得不让人愤怒。《东京审判》不是《疯狂的石头》,能娱到票房口碑双丰收,更不是“超女”、“好男儿”,能娱到广告和短信分成。它注定了“娱”不到市场的青睐。在“愚”乐的大环境里,《东京审判》带着先天的悲情,等待接受市场的验证。要不是此影片,如何使那抹抗日英烈的血,如此湿红、如此醒目!——王旭东 (原载于《北京青年报》)★ 在中国,有很多在娱乐圈一掷千金的大佬啊,看那些二流的清宫电视剧拍一集就要花掉几十万,一拍就是几十集,老板们眉头都不眨一下,还动不动就包大酒店开庆功宴,花几百万来做宣传更是常事,中国每年都会有几部所谓的大制作电影,看看拍的都是什么,三角恋、畸恋、不知所云的现代浪漫片,所谓的奇幻和武侠就是大把大把地烧钱。深思啊,为什么没有人愿意给《东京审判》投钱?庆幸的是,并非所有人都在沉迷于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