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眼球的传媒(上)-喻国明 主讲人简介: 喻国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新闻学论集》主编。 主要从事发展传播学理论、新闻体制改革和新闻传播效果理论等研究,主要著作有:《媒介的市场定位》、《解析传媒变局》、《传媒影响力》等。 内容简介: 传媒产业被誉为是 20 世纪末最赚钱的产业。然而在我国,传媒产业从形成到发展也不过是十几年,但就在着短短的十几年中,我国的传媒产业迅猛发展,1998 年我国传媒业利税总额首次超过烟草业,成为排名第四的国家支柱产业。然而,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市场竞争的加剧也使得我国的传媒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目前我国近万种的各类期刊中,不亏损的仅占总数的五分之一。寻求自身的生存空间,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是当前我国传媒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在本讲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喻国明教授从传媒的本质出发,对传媒产业的经营及其发展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和阐释。喻国明教授认为,传媒产业的本质就是社会影响力,只有认清楚这一点,传媒产业才能够结合本身资源,进行传媒产业价值链的打造,从而在受众日益挑剔的目光和市场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得以生存和发展。 喻国明教授说,吸引注意是传媒产业立足的根本,而规模和特色则是传媒产业吸引社会注意力资源的两大基本要素。传媒产业由于彼此竞争的加剧,彼此被观众选择的被选性下降,被替代性增强,那么在这种竞争压力下,传媒产业必须放大规模,做大规模是一种选择,同时还要做出特色,做出价值,做出独有的核心价值,由于自己的这种核心价值是别人难以替代的,因此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降解传媒产业所面临的市场压力、竞争压力。 《吸引眼球的传媒》(上) (全文) 谢谢各位同学,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传媒产业它的价值本质到底是什么的这样一个问题。既然称为是产业,应该说它就是一单生意。如果我们从它是一门生意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传媒产业在做生意这方面跟其他产业有很多不同点。这些不同点最大的一个表现就是它是一种赔本赚吆喝的一种买卖。这很明显,比如说像《北京青年报》,一份《北京青年报》它的纸张和印刷成本大概估算应该是四块钱左右,但是它的售卖价格仅仅是一块钱。而实际上它还要付给发行公司将近四毛钱的发行费率,那么报社真正能够回收的仅仅是六毛钱。也就是说对于《北京青年报》而言,它每卖一份报纸就意味着要补贴三块六毛钱。那么这样的一个买卖它怎么来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