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富顺县第三中学高一数学学案:1.3.1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一.【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从图像、表格的角度认识函 数的单调性,并学习用自然语言到抽象的符号语言表达函数的单调性,从而理解函数的单调性。2.通过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学习利用数形结合实现从具体到抽象、从具体问题入手由抽象到一般的研究函数的性质的方法。3.通过函数单调性定义的简单应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年年必考。)二.【重点难点】:重点:通过一系列具体问题的研究,经过归纳、抽象、概括,逐步由 “x↗→y↗”,这一自然语言转换成“对(区间上)任意的 x1<x2,都有 f(x1)<f(x2)”(单调性)这一数学符号语言。难点:如何把具体的、直观形象的函数单调性的特征抽象出来,用数学的符号语言描述函数单调性的特征。三.【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预习导读,3 ~ 5 分钟 )① 小组负责探究和解读课本 P27 上的图 1.3-1,和图 1.3-2(1)及(2)的意义和思考;② 小组负责描述和表达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和单调性,单调区间定义;③ 小组负责例 1 的审题,解题,和思考,小结;④ 小组负责例 2 的审题,解题,和思考,小结;⑤ 小组负责对例 1 例 2 进行比较,归纳,和课本 P30 的“探究问题”进行解答,再进一步小结;⑥ 小组负责最大值,最小值的进行思考和定义描述。各组先看完课本,再重点把本组的问题和任务解决。完成“独学”。(二)小组合作学习(20 分钟左右 )要求各组学生先要 独立完成(独学)老师下达的任务,之后进行小组内部交流,采用对学和群学的形式进行。各小组按“起立—碰头—开口”的程序进行,小组交流完成后,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展示点评。各组一一把自己的问题解决,把本组的任务完成。完成“对学”和“群学”。(三)课堂学习整合(老师指导,点拨,归纳,总结,2 ~ 3 分钟 )老师根据各小组交流展示的成果进行评价,并对重点进行强调,突出,对难点进行启发,诱导,一步一步解决。紧扣考点,回归教材进 行相应的归纳,整理,让学生学会把知识整理成有机的体系。完成老师的导学。(四)课堂训练评价 (3 ~ 8 分钟 )先练习课本 P32 上的练习 1,2,3,4,再针对性的对学生的解答进行一一的评价。(五)课外拓展练习(4 ~ 5 分钟 )1.下列函数中,在区间〔0, +∞)上为增函数的是( )A.y = - x² B.y = (x-1)² C.y =1/x D.y = x/32.证明函数 f(x) = √x-1 在(1,+∞)上是增函数。(六)作业课本 P39 习题 1.3 A 组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