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雷波县民族中学 2013 高三一轮精品复习《第 11 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3》教练一体教学案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通过这次会议,世界看到了在处理国际问题当中新中国的作用。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故 A 项正确;“一超多强”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出现的,排除 B 项;不结盟运动在 1961 年才正式形成,故排除 C 项;从两次会议的参加国及其内容可以排除 D 项。答案 A例 2 (2012·山东高考)20 世纪 50 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审题突破 解答本题的关键词是“20 世纪 50 年代初”。20 世纪 50 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目的是积极 发展同邻近国家及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以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20 世纪 50 年代尚处 于两极格局下,故 B 项错误;C 项属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的外交策略,政策实施的对象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同,排除 C 项;D 项出现于 20 世纪 60 年代。答案 A例 3 (2012·天津高考)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 )① 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②尼克松总统访华 ③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④邓小平访问美国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审题突破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识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和立场。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1972 年 2 月,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1979 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是在美国政府接受中方提出的“断交、废约和撤军”建交三原则情况下取得的成果。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时这种障 碍仍然存在,邓小平访问美国是在这一障碍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后,故应排除①④,答案为 C 项。答案 C命题思想一 隐含社会热点1.(立意——复杂而重要的中美关系) 美国三位国务卿关于中国的话题 ( )杜勒斯(1953~ 1959 年) 基辛格(1969~1973 年) 希拉里(2009至今)A.客观地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向B.说明中美关系发展是顺利的C.说明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D.说明中美关系发展有许多障碍答案 A解析 中美关系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曲折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