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雷波县民族中学 2013 高三一轮精品复习《第 20 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练一体教学案知识图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2.新经济政策史论共识 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历史的必然,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易混易错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试图 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来发展生产力,着眼点在于生产关系的变革,结果忽视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新经济政策则首先将着眼点放在了发展生产力上,以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整体把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斯大林体制归纳总结关于斯大林模式(1)形成:工业化运动、农业集体化运动、1936 年宪法的制定。(2)特征:经济上——高度的计划性;政治上——高度的集权化。(3)经验教训:国家按计划宏观调控经济,使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优先发展重工 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以行政手 段管理经济,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为筹得工业化资金牺牲农民利益,挫伤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史论共识斯大林体制的最大问题在于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完全排斥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不利于提高个人和企业的生 产积极性。 但不能全盘否定,它在苏联建国初期适应了生产力水平,并被西方国 家借鉴,在应对经济危机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二、苏联的经济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2.勃列日涅夫改革 3.戈尔巴乔夫改革易混易错 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这些矛盾,从而导致苏联解体。知识图解三次改革的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