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综历史考试解题技巧的反思一、选择题解题技巧选择题知选择题识覆盖面广、题量多的特点,要求考生要踏实、牢固、全面地掌握所学基础知识。同时要培养概括、分析、评价等能力,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的水平。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具备这些前提条件之后,再辅之以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才能真正答好选择题。 1.最大限度地捕捉题于中的有效信息。历史选择题题干的有效信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指“材料型选择题”中的材料信息,它是题干的主要部分,是命题者提出问题和我们解答问题的依据。对这类信息,我们无需像语文学科的要求那样,逐字逐句地过文字关,只要真正把握住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点,理解材料的意思就 可以了。例如,“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上子弟大启九国。”以上材料说明西汉初设立王国的主要目的是 A 吸取秦亡的教训,恢复分封制 B 分封诸侯,辅佐中央政 权 C 以同姓诸侯王牵制异姓诸侯王 D 安抚功臣 ,缓和内部矛盾。题干中的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是:“西汉初年,接受秦亡教训,分封诸侯”,至于怎么分,分几等则不是题目的主要要求。题干中的另一种信息是答题要求,也就是题目中的一些限制词,上例中的“主要目的”就是题干的另一信息。把材料提供的信息和题干的要求结束起来分析,我们就可以知道题目要求回答的是“汉初分封诸侯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不难看出,A 是一种具体做法,BCD 都是目的,但只有 B 才是主要的目的。 2.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上,认真区分典型题中的一些特殊限定。历史选择题中常会有一些特殊限定的要素,如“根本原因”、“主要原因”、“本质”、“实质”、“性质”等。平常训练时,我们就应该在理论上认真区分这些特殊限定词的细微区别。例如,“根本原因”指的是本质的原因,一般指历史客观存在,是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象反映的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而主要原因是指在诸多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现象中的主要因素。例如,“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的发展”。如果分析其原因,由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因素,因此根本原因是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主要原因则是各国对生产的重视。 3.注意换位思考,通过检验答案的方式来找出正确选项。在解答选择题中,对部分把握不大的题目,怎样尽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