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化学学习中思维障碍诊断初探摘要:本文阐述了化学学习过程中常见的思维障碍的表现和原因;列举了思维障碍的具体“诊断”;提出了克服思维障碍的应是对策。 关键词:化学学习 思维障碍 诊断 克服中学化学教师大多都有这样的困惑:尽管教学过程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也自认到位但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却总是那么的不尽人意。造成这样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学生学习中的思维障碍是最为主要的,笔者在近二年的高三复习教学中,作过一些思考和总结。下面就本人以学生学习中的思维障碍诊断几个实例,探讨思维障碍的主要表现与产生的原因,并提供本人几点粗浅的对策和同仁共同探讨。 一、思维障碍的具体表现和诊断1、先入为主,负向迁移学生已学的知识对新学的知识产生了消极的干扰作用叫“负迁移”。有些知识从面上看来有其共同点(是产生知识迁移的前提),而其实则不然。【例 1】 ①锌和稀硫酸反应;②甲烷热分解;③电解稀硫酸;④赤热的炭与水蒸气反应。上述反应适用于实验室制氢气的是( )A.只有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④【错解】选 A。【诊断】受初中教材锌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的束缚,思维定势,旧知识发生了负迁移。正确思路:电解稀硫酸的反应为:2H2O2H2↑+O2↑,这在实验室里是能完成的。答案为 C。【例 2】 25°C 时,pH=7 的(NH4)2SO4与 NH3·H2O 的混合溶液中,[NH ]与[SO]之比是( )A.等于 2∶1 B.大于 2∶1 C.小于 2∶1 D.无法判断【错解】选 B【诊断】 不少学生认为 NH3·H2O 过量溶液呈碱性,继而推断出[NH ]与[SO]之比大于2∶1。正确思路:抓住问题的本质,因为混合溶液的 pH=7,故[H+]=[OH-];由电荷守恒原理有关系式:[H+]+[NH ]=[OH-]+2[SO],故[NH ]=2[SO]。答案:A。2、一厢情愿,主观假设 有些学生在解题时,受强烈解题愿望的影响,常常下意识的将潜在的假设加在题中应用而出错。 【例 3】将 CuSO4·5H2O、NaCl、CaO、Na2O 各 10 克分别投入到盛有 100 克水的四只烧杯中,所得溶液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A、CuSO4·5H2O B、NaCl C、CaO D、Na2O【错解】错选中,绝大多数选 C【诊断】错选的学生是由于一看到题就马上“老练”的假定溶液的总质量均为 110 克。只需比较溶质的质量大小,经简单计算 10 克 CaO 与 H2O 反应生成的 Ca(OH)2比 10 克 Na2O 与 H2O反应生成的 NaOH 多。故选 C。他们没有注意到 Ca(OH)2是微溶于水。正确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