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放孔明灯来历传说故事 1.元宵节放孔明灯来历传说故事 燃放“孔明灯”祈福,是许多年轻朋友追捧和喜爱的过节方式。每年元宵节,广场上、公园里到处可见人们放灯许愿。 孔明灯又叫天灯,它是一种可以放飞的灯,人们对它熟悉却又陌生,奇异而令人神往。孔明灯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颇具民间特色,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所发明。但是,具体关于孔明灯的来历说法不一,但大致的有如下几种: 当年诸葛亮被司马懿围困在平阳,全军上下束手无策诸葛亮想出一条妙计,明算准风向,命人拿来白纸千张,糊成无数个灯笼,再利用烟雾向上的引力带着它们升空,一个个小小的灯笼升起,营内的士兵高呼着:“诸葛先生坐着天灯突围啦!”。司马懿竟然信以为真,带兵向天灯的方向追赶,诸葛亮得以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相传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此得名为“孔明灯”。 还有一种说法是诸葛亮在每次大战之后命人燃放天灯祭奠阵亡的三军将士,在寄予哀思的同时,为阵亡的三军将士照亮通往天堂的路。 2.元宵节日记 今日,是一年一度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新年的最后一天。虽然马上就要开学了,但是,我依旧很兴奋! 元宵节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放鞭炮、烧旺火、猜灯谜等。这些都是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节的这一天,我早早的起了床。到了外婆家,我坐在那里看电视。不一会儿,家人都来了。到了中午,外婆做了满满一桌子菜。家人吃饭的时候,有说有笑。整个屋子都洋溢着欢快的气氛!晚上,我们在老家吃饭。吃饭前,爷爷在家门口烧旺火;烧过旺火以后,我和弟弟把家里的炮全拿到了家门口,这些五彩缤纷的炮在地面或天空开了花;放过鞭炮以后,我们全家人围在一面小桌子前等着吃汤圆。吃汤圆代表全家团团圆圆的意思。我最喜爱的芝麻馅汤圆端上来以后,我口水直流三千尺,迫不及待想把可爱、小巧玲珑、胖乎乎、圆滚滚、皮薄馅儿多的芝麻汤圆吞进嘴里。我实在是太喜爱吃汤圆了,所以一口气吃了十六个。 我喜爱吃芝麻汤圆,更喜爱过元宵节! 3.元宵节日记 元宵夜,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包汤圆。记得那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外公、外婆一起在厨房里包汤圆。我们先准备好材料:糯米粉、水和芝麻馅。就要和面了,我先把白花花的面粉倒在一个盆子里,然后在面粉上倒水,但我一不小心倒多了,面粉几乎成了面粉汤。没有办法,我只能将计就计,多拿了一把糯米粉放上,这才好些。看着动作利索的外婆已经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