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课堂实录一、据形索义,识字解题 1.师:先来认一个字。(出示甲骨文) 生:人。 师:你们异口同声地说“人”。我们先来看它的下半部分“”,是“大”字,一个人张开双臂的形状,上面是圆圆的头。这个字本义就是头顶,头顶是人身体的最高处,于是字义引申指很高。古人认为最高的是什么呢? 生:(恍然大悟)天。(板:天) 2.师:一点就通,确实是“天”字。认第二个字。(出示甲骨文“”) 生:门。 师:这是繁体字的“门”。左边一扇,右边一扇。单扇为“户”,两扇合为“门”。(板:门) 3.师:这个字很形象,大家一看都知道什么字,读—— 生:山。(板:“山”) 师:连起来读—— 生:天门山。 师:不像天门山,倒像是小山丘。再读。 生:天门山 师:这才像天门山,从天门山三个字,想象一下天门山是怎样的? 生:有两座,一边一座,像门一样,又是很高很雄伟的山。 4.师:你们没有看过天门山,仅从“天”“门”“山”这三个字中想到的,这就是汉字的魅力,保存了原始的图画性,字能直接表示事物。(出示注释1)天门山隔江相对,就像天设的门户,雄伟奇特。公元 726 年,唐代大诗人李白(板:李白)经过天门山,留下了千古绝唱《望天门山》。(板:望)“望”是什么意思? 生:看。 师:怎样的“看”是望呢? 生:向远处看。 师:再读,读出远看的感觉。 生:望天门山。(“望”字读得长、重,有味道)二、以读求义,整体感知。 师:李白望到了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清楚节奏。读完后结合注释、看看插图,想想诗的意思。 (生自由读诗) 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有的同学还摇头晃脑,这是读诗的状态。谁来读? (一生读全诗) 师:声音很好听,字音读得准。这两个词,大家再读读:“中断”、“至此回”。 生:中断、至此回。 师:“至此回”中的翘舌音“至”、平舌音“此”读得很清楚。谁再读读这首诗?我们注意听他是怎么停顿的? (一生读,速度较快。) 师:听出来了吗?“天门-中断-楚江开”,这每行七字的诗停顿是二、二、二、一。(课件出示划节拍线的全诗)谁再读? (一生根据节拍线再读。) 师:有点儿“歌”的韵味,诗可以当歌唱,诗也可以当画赏。李白的《望天门山》一句一景,且是连环画。请大家快速默读这首诗,找一找诗中描绘景物的字、词。 生:天门山、楚江、孤帆、太阳。 (板:景) 师:前面我们了解了天门山,有谁知道“楚江”?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