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进展调研报告 4 篇 本文目录农业进展调研报告全县农业进展现状及进展现代农业调研报告关于加快我市生态农业进展的调研报告有机农业进展模式调研报告 盛夏骄阳如火,xx 县金秋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小阳春”却提早到来,几十名“专业农民”在地里翻地、整畦、下种、育苗,各司其职。 上盖棚,下围网,新出土的豇豆、辣椒、黄瓜苗在湿润的泥土里舒枝展叶,茁壮成长,碧绿的桑园生机盎然。 反弹琵琶:大宗蔬菜产业应大有可为 不种粮食种蔬菜,不种高山种平地,不种特色种常规,不种时令反季节。本土农民段绪明反弹琵琶,奏出了现代农业的新意。“300 亩早春萝卜卖了 100 万元。”这是大宗蔬菜散发出来的无穷魅力。 农业产业也似金塔。段绪明从事过高山蔬菜购销,调查过特色农产品运营。“大众三千,每日都得摆上餐桌的萝卜、白菜蕴含着巨大的商机。”他选择了对“塔基”的追求。 白菜、萝卜、豇豆、甘蓝,早春、盛夏、延秋、越冬,周而复始,他种的蔬菜总是能够瞄准高山蔬菜和低山平坝蔬菜的空当,抢得最好的商机。 “别小看这几天、十几天的时间,价格却是几倍、上十倍的悬殊。”段绪明坦言,只要能够避开时令,错位竞争,提高复种指数,低山大宗蔬菜产业就大有可为。 多年来,各地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一直重“特”轻“普”。回眸市场,权衡“量”“效”,能否在抓特色产业的同时,更多地关注惠及百姓餐桌和宽阔农民的大宗农业产业呢? 困难重重:产业成型的道路还有多远 从 XX 年至今,金秋农业从基地只有几十亩、起步资金只有 1万多元的种植大户,成长为资产达 500 万元、基地过千亩、带动农户近千户的重要龙头企业。 今年短短几个月时间,萝卜就种出了百万元。段绪明并没有常人预料的那种欣喜,反显得忧心忡忡。因为今春多雨,蔬菜普遍减产,每公斤萝卜卖出 1.8 元,相当于正常年份价格的 4 到 5 倍。“只要通过简单地腌制加工,储藏两三个月,每公斤可以卖到 1.2元。” “为什么不这样做呢?”段绪明告诉记者,建 1 个 500 吨的气调保鲜库需要 200 多万元,可以让时令蔬菜保鲜半年。因为市场需求量大,经营大宗蔬菜时,资金周转率极快。基地投入不少,自己又求贷无门,段绪明只能看着市场干着急。 资金瓶颈,一直是困扰贫困地区中小企业进展的主要因素,在涉农企业中体现更甚。用什么方法破解这个难题,理当成为各级政府和金融行业急需讨论的课题。 举一反三:现代农业能否辟开新天地 从上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