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实验高中 《师说》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师说》在必修一“获得教养的途径”板块的第二课,短小精悍,语言文字的难度也不是太大。它是一篇典范的文言论说文,其尊师重道的观点在现实中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运用正反论证,用对比方法透辟地说明问题的写作技巧值得我们学习。二、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文本,梳理文中重要知识点。2、学习文本中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3、鉴赏韩愈在文本中提出的观点,培养尊师重教的思想,树立谦虚好学的风尚。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梳理文中重要知识点。难点:学习文本中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四、学情分析《师说》是刚刚升入高一的新生要面对的继《劝学》之后的第二篇文言文,所以我个人认为本节课的起点要低一些,在充分解决“言”之后,再培养学生对此文本“文”的鉴赏,因为无言难成文,无文难有魂。在教学中把对“言”的把握主要放于课前预习,应用学案导学,将预习题目预先设计出来,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自主学习,在课堂上通过生生合作交流,师生合作来解决文本的结构和主旨,最后通过拓展提高来鉴赏“文”的问题。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师说》课前预习学案,结合古汉语词典和课下注释,自读文本,完成题目,并找出疑惑。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七、课时安排:2 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在此基础上积累文言知识点。(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1.从初一学过的《论语》中孔子说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导入。2.进一步了解韩愈其人其事及“说”的文体特点。“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师说》是针对时弊而写,当时社会风气不重视从师之道,认为从师学习是可耻之事。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