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第一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导学案【自主学习】一、学习目标二、知识梳理(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1.运动的含义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 和过程。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 和存在方式。(2)运动是 的运动, 是运动的承担者。(3)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也不存在脱离 的运动。3.静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 和一定时期,其 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 来说没有发生运动,或者说物体在 内没有发生某种特殊的运动。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2)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 ,只承认绝对运动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 和诡辩论。(二)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 的、本质的、 、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规律是 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 ,也不能被消灭。(2)规律是 的。(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 ,二不能违背 。人可以在 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 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精讲点拨】1.明确运动和物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包括两方面内容(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离不开运动。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 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即载体或 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2.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割裂物质与运动的辩证统一会导致唯心主义或形而上学的错误(1)形而上学的错误在于脱离了运动谈物质,或把运动归结为只有机械运动一种形式,并且往往把这种运动归结为外力推动的,即把物质运动的原因看中作是物质之外的力量造成的。(2)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脱离了物质谈运动,把运动看作是精神的运动。3.不能认为规律有好坏之分。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可以给人类带来积极作用也可以带来消极作用,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从而创造有利于规律发生积极作用的条件,限制规律发生消极作用的条件,使规律发生积极作用,造福人类。但这不能说明规律本身有好坏之分。4.规律是客观的,规律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规律是否起作用及其表现形式和后果都与其发生作用的条件有关。正是因为规律的条件性,才决定了人们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