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及其营养结构,区别营养结构与空间结构,2.分析生态系统四种成分的营养功能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3.举例说出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能力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2.学会分析一些生物的食物关系,从而建立食物链、营养级和食物网的概念。进而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2.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3.通过学习相邻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教学重点:① 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的关系。 ②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1.营养级的概念2.初、次级消费者的概念。教学策略本节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第一节。从知识角度来分析,学生在第四章学习了个体、种群、群落这几个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对生态系统的成分有一定的认识,是第四章的一个延续,研究层次的加深。从章节的角度来分析,本章是围绕着生态系统概念的实质展开的,本节课是本章的统领,并为后面各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本节的教学要为学生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高二学生初中就已学习了生态系统概念和类型,再加之第四章的学习,对这部分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对于生态系统结构的认识容易停留在对各组分名称、作用的简单识记水平,难以建立起各组分间的联系,形成统一整体。我们可以通过做生态瓶实验,引起学生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明确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首先需要分析生态系统有哪些组成成分。教材先安排一个思考与讨论活动,让学生挑选一个自己熟悉的生态系统,分析其组成成分,并尝试画出抽象的概念模型。之后,教材再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并总结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这样,既引导了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又重视引导学生对重要概念的把握。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又通过复杂的营养关系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就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因此,有关内容同样是后续学习的基础。本节课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做生态瓶实验并由此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