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密市康成中学高一语文 记叙文写作作文指导素材 苏教版怎样有效地提高写作语言的水平呢? 第一,要重视语言基础知识,逐渐深厚自己的语言功底。准确掌握汉字与词语的音、形、义,尽可能掌握更为丰富的词汇,写作中力求消灭病句,这就是“基本功”。要做到这些,经常翻查字典、词典是非常必要的。去年9月,《北京晚报》出现一个通栏标题:国庆节恰逢重阳节,九九那个艳阳天。这里出现了一个常识的错误,此“九九”(秋季的九月初九)不是彼“九九”(冬春“数九”),词典上明明写着“艳阳天,指明媚的春天”,我们的编辑同志怎么不去查一查? 第二,要关心生活,热爱生活,捕捉生活中的“亮点”,随时“记录”生活。要善于学习生活中各阶层人物的语言。老舍《茶馆》中一句台词“如今有了花生仁儿,可牙没了”凝聚了多少老年人的心酸,又促使多少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一位初中学生习作中写:“闪电是天公画在天幕上的一个符号,他怕人们看不懂,便用雷鸣的吼声警醒世人。”想象奇特,出语惊人。 第三,摆脱庸俗和低级趣味,加强道德品质修养,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十年前,老作家、著名学者张中行先生在听说一位同事丢了一千元钱时,毅然从自己本不多的工资中拿出 500元送给那位同事,并说:“只当是你丢五百,我丢五百。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承担,不是可以减轻一半吗?”--温馨、幽默的慰语源于长者高尚的品格。听说九寨沟要“规划”、“打造精品景区”,并把门票提高数倍,我们的婧怡同学忧心忡忡地写道:“我真担心,这个所谓的'高档精品战略规划'要把一个美丽羞涩的少女硬生生地打扮成一个回眸一笑值千金的贵妇。难道只因我们拥有了某些可以主宰世界的能力,便可以成为世界的主宰吗?”--清丽、明哲的俊语源于少年对环境保护的忧思。 第四,善于向高手,尤其是作家学习语言。同学中、考生中有高手,他们的文章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范本;语文课文都是名家的名篇,高考题、高考模拟题中的阅读文大都出自作家或科学家或某一领域的专家之手,这些文章也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范本;课外阅读古今文学名著更是我们学习语言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 我在这里着重强调一下模仿的重要性。写大字要模仿颜、柳、欧、苏、赵,绘画要模仿悲鸿、白石、张大千,唱歌要模仿歌星,演戏要模仿名角儿……写作要模仿作家! 不言而喻:模仿不是学习的全部,模仿也不是学习的归宿;但模仿是学习的起步,模仿是学习的捷途,模仿是创新的积贮! 一位“高手”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