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河津市第二中学高二语文《赤壁赋》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2、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3、熟读并背诵课文。【学习重难点】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2、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自主学习】1、作者及背景 (见练习册)2、乌台诗案 (见练习册)3、赋文体特点(见练习册)4、字词正音练习壬戌( ) 举酒属客( )歌窈窕( )之章 冯( )虚御风桂棹( )倚歌而和之( )愀然( )舳舻( ) 山川相缪( )酾酒( ) 横槊( )渔樵( ) 江渚( ) 匏樽( )蜉蝣( )扁舟( )扣舷( ) 狼藉( ) 枕藉( ) 嫠妇( ) 徘徊于斗( )牛之间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 ) 少( )焉 5、研习课文认真阅读第 1 段(1)字词既望: 徐: 属: 少焉: 白露: 横: 纵: 如: 浩浩乎 冯: 虚: 御风: (2)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3)翻译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课堂小结】作者描写了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清风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在这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置身于如此良辰美景之中,作者油然而生“遗世”“羽化”之乐,不禁飘飘欲仙。从而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悠扬和谐的基调。【布置作业】预习课文第二、三段。 1第二课时【学习目标】思考讨论:第二、三段中作者的情感如何?悲从何来?学习和积累第二、三段有关的文学常识,掌握本段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及特殊句式【自主学习】一、研习课文第 2 段1、字词。于是 空明: 溯 : 舞: 泣: 嫠妇: 2、翻译下面的句子(1)渺渺兮予怀(句式)(2)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句式)(3)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二、研习课文第 3 段1、 字词愀然: 危: 何为: 然: 缪: 方: 破 下 东: 舳舻 蔽: 酾酒临江: 槊 固: 渔樵: 侣: 友: 属: 须臾: 长终: 骤得: 2、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1)正襟危坐( ) 危楼高百尺( )(2)东望武昌( ) 顺流而东 ( )(3)举匏樽以相属( ) 举世无双 ( )3、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 泣孤舟之嫠妇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