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第三专题 第一板块 兰亭集序【学习目标】重点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含义。2、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3、理解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感情,了解文章的结构,揣摩文章的语言。难点 学习作者正视现实,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积极情绪。【词语集释】列坐其次 信可乐也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足以极视听之娱 人之相与 或取诸怀抱 引以为流觞曲水 终期于尽临文嗟悼 喻之于怀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亦犹今之视昔 有感于斯文修禊事也 茂林修竹 修短随化丝竹管弦之盛 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 趣舍万殊【词类活用】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一觞一咏 引以为流觞曲水 足以极视听之娱 映带左右所以游目骋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文言句式】死生亦大矣 其致一也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不能喻之于怀 亦将有感于斯文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文本研习】本文的情感脉络非常清晰,从文中找出能概括作者的情感变化的几个词。1、“信可乐也”到底乐什么?(在文中找出原句,并加以概括)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贤人)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美景)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乐事)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良辰)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赏心) 这些看出作者快乐的心情和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以一个“乐”字为基调。 12、“岂不痛哉”痛在何处?(在文中找出原句,并加以概括)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人生短暂)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世事变化之快)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生命终将归于毁灭) 这段文字的感情基调转入低沉3、“悲夫!”“悲”什么? (联系时代背景,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王所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佛教、道教徒总是把生死看得很虚无、很超脱,他们"一死生,齐彭殇",可我们不是神仙道人,是血肉之躯,要珍惜生命,士大夫当"兼济天下",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正因为我对生命是如此的珍惜,因此,“每览昔者……"。我"悲"古人,因为我对生命的体验和古人对生命的体验是何其相似;这里的"悲"不同于上一段的"痛",是对个体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更加深刻感人。 人类社会从古至今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