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武乡县第一中学高二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第一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说出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能运用荒漠化的概念判断一些实际问题。2、在图上画出西北地区的大致范围、描述自然特征、3、分析荒漠化形成原因,形成荒漠化成因分析答题模式【问题导学】一、荒漠化的含义:荒漠化是指由于 和 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所谓土地退化,是指由于 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 下降,严重的甚至是让土地丧失生产能力。问题一:结合荒漠化的概念,思考,沙漠化就是荒漠化吗?荒漠化与沙漠化有何区别? 材料:在云贵高原地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生态脆弱,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和丧失,地表岩石逐渐裸露,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石漠化。 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地区,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形成荒漠,所以被称为红漠化。它跟石漠化有相似之处。问题二: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思考红漠化,石漠化,还有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荒漠化吗?为什么?二、荒漠化的成因:1.分析造成我国西部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问题三:写出分析一个地理现象的成因的思路(知识回顾)问题四:阅读地图册 17 页中国西北地区的地形图,描述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并说出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和荒漠化的关系?问题五:结合地图册 17 页西北地区降水和大风天气日数分布图,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是什么?西北地区的气候和荒漠化有什么联系?问题六:结合前面所学的河流知识,描述西北地区的河流的水文特征,思考与荒漠化的关系,那土壤呢? 总结:分析我国西部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地貌2、影响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基本条件动力条件 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