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武乡县第一中学高二地理《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第三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方法 ①、为什么要调配?(原因分析) ②、能不能调配?怎么调?(可行性方案分析) ③、调配后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后果分析) .【问题导学】:探究六:中线调水线路及其优缺点分析?材料:2009 年 12 月 30 日上午,南水北调中线河南省三项工程即沙河大渡漕、北汝河倒虹吸工程同时开工建设。河南省省长郭庚茂说:搞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建设,对于缓解我省水资源短缺局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确保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中原崛起打基础,增后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南水北调的中线方案由汉江上游的 水库引水,跨 、淮河、长江和 四大流域,经过郑州、 (行政中心)等城市一直流向北京和天津。(2)南水北调中线方案主要是解决 地区缺水问题。(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给河南省带来哪些好处?探究七:西线调水线路及其优缺点分析?西线工程:位置在 上(填大的地形单元),地势高于西北和华北地区,可以 供水。 有什么影响?探究八:南水北调工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南水北调” 将会产生哪些影响积极意义:①社会意义 ②生态意义 ③经济意义区域影响:①对调出区影响:②对调入区影响:③对沿线地区的影响探究九:我国调水的指导方针是“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为什么?【资料分析】:(1)北方什么季节缺水?长江什么季节最适宜调水?(2)如何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3)要保证工程向北方稳定供水,还需要采取什么措施?4)在城市生活、工业、生态、以及农业等方面,受水区对调来的水应重点保证哪个方面的需要?5)受水区使用调来的水,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有什么作用?练习:1.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已经正式开工,该工程近期供水目标是以解决城市缺水为主,兼顾生态和农业用水。(15 分)(1)水是生命之源,生命离不开水。水在生物体中的主要作用是( ) ① 参与新陈代谢 ②参与营养物质、代谢废物的运输 ③良好的溶剂 ④贮藏能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2)据统计,我国水资源有 80%以上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该地区的人口占全国的 53.5%,耕地占 35.2%。而在长江流域以北广大地区,人口占全国的 44.4%,耕地占 59.2%,水资源仅占 14.7%。请你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