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卢沟桥的狮子》教案三篇篇一 一、素养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图文对比学习理解课文。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 3.学习生字新词,练习用“甚至”、“大概”造句。 能力训练点: 1.运用查找有关资料的方法,培育学生自学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德育渗透点: 1.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制造力。 2.了解“七七事变”经过,认识卢沟桥作为抗日战争正式开始的地点的历史意义,从中受到爱憎分明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对石狮子形状的描写。 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观察事物和描写的方法。 解决的办法: 1.运用反复读的方法,理解和体会文中描写狮子形状的句子。 2.课前预习时重点让学生阅读一些抗日战争的有关资料,并向家长了解一些有关“七七事变”的经过,然后同学之间进行沟通。 3.根据学生搜集的图片,传阅观察(或做实物投影),说说观察到的狮子的特点,归纳特点让学生试着描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活动设计 展示一下自己课下所搜集的图片。 小组讨论沟通。 三、教具准备 挂图和投影片、图片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它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驰名中外。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赞扬“它是世界上的独一无二的桥。”它更因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而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这座桥就是“卢沟桥”。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这篇看图学文,着重写的是卢沟桥的狮子。(板书课题:2 卢沟桥的狮子) (出示第一幅挂图) 1.边观察边说出桥上的景物。 (供人通行的桥面、桥栏杆和栏杆之间的望柱、望柱上的狮子。)(培育观察能力) 2.拿出课前自己准备的有关卢沟桥的图片,说一说图片的内容。(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看图片,讨论对卢沟桥的总体感觉。(卢沟桥非常雄伟、壮观,桥上的狮子多得数不清。)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通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主要介绍了什么? 2.理清文章叙述顺序 (先讲卢沟桥的特点,接着讲卢沟桥上狮子以及形状最后讲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3.按叙述顺序分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第二段:〈二、三自然段〉第三段:〈第四自然段〉 4.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课后词语,要求学生读一读。 厘米 甚至 偎依 大概 淘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