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总结 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总结【一】 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严肃和法律规范财经秩序,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财政部 20xx 年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法律规范(试行)》、20xx 年发布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20xx 年发布了《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这些意见或办法,对改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如何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检验检疫部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将制衡机制嵌入到内部管理制度中,是我们需要继续加强的工作。为此,我们应当以本次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为契机,全力推动内部控制建设。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联合推动的工作机制。检验检疫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内控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内控工作,并将其列入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来统筹安排,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内控法律规范实施方案并严格加以落实,努力形成领导模范带头,人人遵守内控和内控面前无例外的内控工作氛围和机制。单位内部的相关职能部门特别是财务、纪检监察部门要对内控的贯彻实施工作负责,统筹部署,相互配合,联合推动,扎实做好宣传、培训、指导等各项工作。其他部门要积极配合主动作为,将自身的业务管理融入到内部控制范围内,审视管理职能依据、业务流程和程序、成果输出等,形成权力制约的管理闭环全面推动检验检疫内部控制建设。 以评促建,充分发挥两表一图、质量体系作用。检验检疫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内控基础性评价的文件要求,在做好基础性评价的基础上,根据评价指标评分表的具体情况,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序推动内控建设,抓好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强化信息系统建设定期开展内控自我评价等重要环节,把内控法律规范的各项制度要求逐项落实到位。前些年,有些单位通过建立两表一图、健全内部质量体系,积累了一些内部控制建设成果,在借鉴近期反腐败的经验做法基础上,单位层面上着重在三个方面形成制衡机制:一是建立健全集体讨论、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二是完善单位经济活动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分离的工作机制,建立不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