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县第一中学高一物理 第 1 单元 牛顿运动第一定律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概念。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 3、正确理解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 教学重点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教学难点: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教学方法:实验法、阅读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小车、木块、气垫导轨滑块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在讲台上放一辆小车,使它处于静止状态提出问题:怎样才能让小车运动起来呢?(学生答:要用力去推它)师讲:从这个例子很容易得到:物体要运动,需要对它施加力的作用,那么力和运动之间关系如何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历史的回顾: ① 讲:远在两千多年以前,人们已经提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问题,可是直到伽利略时代才对这个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下边请同志们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② 用复合投影片概括历史上几位代表人物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 代表人物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 代表人物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雅里斯多德伽利略笛卡儿 亚里斯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 伽利略认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 笛卡尔认为: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改变原来的方向。 ③ 请同志们叙述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让小球从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来,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 师总结:伽利略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推论说:如果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达到原来的高度就要通过更长的路程,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使它最终成为水1平面,小球就再也达不到原来的高度,而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④ 学生总结伽利略的研究方法,以可靠的事实为依据,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解释自然规律。 ⑤ 用气垫导轨近似地验证上述结论: 把滑块放在一个水气垫导轨上,使滑块和导轨之间形成气层,物体沿这种导轨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很小,推动一下物体,可以看到物体沿气垫导轨的运动很接近匀速直线运动。 2、牛顿第一定律: (1)师讲:伽利略和笛卡尔对物体的运动做了准确的描述,但是没有指明原因是什么,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系统地总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