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第 13 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2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 理解本文论述的严密的逻辑性,了解各段落之间的紧密联系。过程与方法 把握重点语句,掌握关键词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教学重点难点1.第 2、6 段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2.第 3、7 段的分析理解。教学方法1.理解文章的句子”,以课文为材料,让学生在把握全文结构的基础上,加深对重点语句含义的理解。2.以讲解分析为主,辅以理解语句含义的练习。教学的重点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解题,把握全文结构,分析 3、4、5 段。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 课前要求学生结合书下注解并参考《世界历史》 第二册第八章《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认真预习课文,做〔思考和练习〕第一 题;课上通过对预习情况的检查,重点落实以下知识:1.词语: 悼(dào)词 不可估量 纷繁芜(wú)杂 豁(huò)然开朗 肤(fū)浅 衷(zhōng)心喜悦 卓(zhuō)有成效 嫉(jí)恨 诽谤(f ě i b à ng) 诅咒(zǔ zhòu) 给(jǐ)予答复 诬(wǖ)蔑2.常识: 马克思于 1818 年 5 月 5 日生于德国,1883 年 3 月 14 日在英国伦敦逝世,3 月 17 日葬于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本文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在马克思的葬礼上用英语发表的讲话。二、简介悼词的一般要求。 悼词一般分为四个部分: 1.介绍去世者的姓名、去世时间、地点、原因、享年等。 2.介绍去世者的简历。 3.颂扬去世者的主要业绩和主要的优秀品质等,肯定其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 4.给去世者以综合评价,寄托哀思,并慰问去世者家属。三、让学生听本文的朗诵录音,并结合悼词的一般要求,思考本文的段落划分。由学生发言,教师归纳。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 1 段为第一部分,交代马克思逝世时的情况;第 2 至第 8 段为第二部分,评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和影响;第 9 段为第三部分,表达对马克思的悼念之情。四、分析第二部分结构。提问(1):马克思在哪些方面有伟大贡献?第二部分中有没有关于这一点的概括性语句?若有,该句在本部分结构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在第二部分,恩格斯对马克思有“科学家”和“革命家”两个评价性称谓,表明马克思的贡献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这一点在第 2 段中有明确而概括的语句来说明,即“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