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新课标教师教学用书·必修 1 编者的话 致教师们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一、教科书的编写意图二、教学要求与建议三、问题与练习解答 四、教学参考资料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教科书的编写意图二、教学要求与建议三、问题与练习解答 四、教学参考资料第三章 相互作用一、教科书的编写意图 二、教学要求与建议三、问题与练习解答四、教学参考资料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编者与一线教师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有些共同性的问题在此做些说明。● 这次课程改革十分强调科学探究在科学课程中的作用。这套教材中并没有“科学探究”这个栏目,编者是怎样考虑的?科学探究是一类教学活动,但不限于此。因此,我们认为不宜设立一个“探究”栏目,好像不是这个栏目的内容就不是探究了。科学探究也是一种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探究精神是与生俱来的。科学教育应该保护并发扬青少年的这种精神。因此,这套教材从整体上是以探究的思路展开的。例如,全书开始就提出这样的问题:实际物体的运动是复杂的,如果物体都是一个个只有质量、没有大小的“点”,问题就简单了。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做这样的“点”呢……又如,在第二章开始的时候,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的运动到底遵从什么规律?提出这样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这是一个典型的科学探究事例。从教学活动的角度讲,高中物理中的科学探究不全是实验探究,这点必须强调。通过自己的探索,变未知为已知,这样的教学活动就是科学探究。它们与初中阶段的实验探究具有相同的特征,只是研究的手段不那么单一,即不完全是实验或者完全没有实验。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编者安排了几个典型的、没有实验活动的科学探究,例如第五章第 5 节“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第六章第 6 节“探究向心加速度大小的表达式”等。有些实验,探究性很强,这一点在实验的标题中都明确地标示出来了。例如:第二章第 1 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第三章第 4 节的“实验”栏目“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等。探究性的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的结论是未知的。这样就增加了实验的难度。编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在适当环节给出提示,帮助学生沿正确的方向前进,但又不直接给出结论,以保持学习的探究性,例如第三章第 4 节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等。对于不涉及实验的探究活动,教科书为保持教学内容的探究性,采用提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