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 2014 高三语文 早读晚练 15 华东师大版漫天飞雪的冬季,万花凋谢,只有梅花傲然俏立。诗人触景生情,觉得梅和雪好象在争夺春色,因而才显得格外精神。于是就放下笔认真地评判起来。诗的一二句,诗人用比拟的手法叙写背景、原由,生动、传神。三四句写诗人的评论,对仗工整,脍炙人口。在诗人眼里,梅和雪,二者各有千秋,雪花白,梅花香。今人常引用这两句,用来比喻人和事物,各有千秋。意同成语“平分秋色”,表示二者各有可爱之处。二、文言文析读今者臣( )来,见()人于大行(太行山),方北面( )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 )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 )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 )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三、美文赏读: 有所敬畏●周国平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信神,有的人不信,由此而区分为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宗教徒和俗人。不过,这个区分并非很重要。还有一个比这重要得多的区分,便是有的人相信神圣,有的人不相信,人由此而分出了高尚和卑鄙。一个人可以不信神,但不可以不相信神圣。是否相信上帝、佛、真主或别的什么主宰宇宙的神秘力量,往往取决于个人所隶属的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个人的特殊经历,甚至取决于个人的某种神秘体验,这是勉强不得的。一个没有这些宗教信仰的人,仍然可能是一个善良的人。然而,倘若不相信人世间有任何神圣价值,百无禁忌,为所欲为,这样的人就与禽兽无异了。相信神圣的人有所敬畏。在他的心目中,总有一些东西属于做人的根本,是亵渎不得的。他并不是害怕受到惩罚,而是不肯丧失基本的人格。不论他对人生怎样充满着欲求,他始终明白,一旦人格扫地,他在自己面前竟也失去了做人的自信和尊严,那么,一切欲求的满足都不能挽救他的人生的彻底失败。相反,那种不知敬畏的人是从不在人格上反省自己的。如果说“知耻近乎勇”,那么,这种人因为不知耻便显出一种卑怯的放肆。只要不受惩罚,他敢于践踏任何美好的东西,包括爱情、友谊、荣誉,而且内心没有丝毫不安。这样的人尽管有再多的艳遇,也没有能力真正爱一回;结交再多的哥们,也体味不了友谊的纯正;获取再多的名声,也不知什么是光荣。不相信神圣的人,必被世上一切神圣的事物所抛弃。(摘自《追求》)四、诵读:1.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