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在心头的牵挂江苏省宿迁中学 高二(15)班 张菲菲远看这个村庄,第一排的房室大多能映入眼帘,它们挺拔洋气。然而处在这个距离上,你看不见她――我的家。只有当你沿着那蜿蜒曲折的小路向这边走来,一点一点,近了,你才能够发现。不错,在众多的瓦房甚至楼房中它是那么的不起眼,甚至是有些寒 伧。她被挤得 蜷缩在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内,任路人鄙视她那低矮的屋檐,任墨绿的苔痕敷于她的墙面,没有巍伟的大门,亦没有围墙的遮拦。但是,正是这样的一个家,一次又一次让我在离家时不知所措,让我泪眼朦胧地自问“何时才能回来”。一个春天,爸爸说:“院子里没点儿生气,我得移几棵桃树来。”第二年,当满院映着一片盎然的桃红时,爸爸到外地打工了。独自徘徊在树下,沐着飘然的落英,我写下了平生的第一首诗:朦胧――红/迷蒙――红/傲然竖立片片粉屏/隐隐躲进点点绿柔/知否/一枝独秀已成繁花簇拥/赏花人却唯有饮水思源人留。年底,爸爸回来了,看 着贴在墙上近首诗沉默着,直到他再次离家之前才说:“爸爸得挣足够的钱让你上大学,让你能写更多的诗。”我家的房子可是有一段历史了。屋内脱落的墙皮,裸露的黄土便足以证明这一点。我总对家人说有面墙脱得不成样子,得拿些纸糊上,遮遮丑。谁知,一年又一年,这墙还真被糊住 了,这糊墙的“纸”却是我的奖状。爸爸妈妈颇引以为豪,还打趣说:“墙皮再脱也不妨事,女儿有足够的奖状去糊哪!”我听了,只是微笑着在心里说:“真的,不妨事的。”我已经告诉过你了,我们家没有围墙。而渐渐发现这简陋的好处了。中秋,一家人把饭桌抬到小院,爸妈掌厨,我收拾餐桌。终于,一一坐定,等着满月的登场。在这段静静的等待中,聆听甲虫的演奏,感受和风的轻拂,主角总是姗姗来迟。她不慌不 忙地来了,先是脱掉银灰色的纱衣,然后 揭开面巾,展示着她难得的绚烂。就这样我们全家为之欢呼,为这耐心的等待,为这长久的期盼,也为那瞬间 朦胧与灿烂的转换。 原来,没有围墙的小院这么美好,让我们如此近切地感受着自然的魅力,让我的家享受着最圣洁的沐浴。爸爸喝了几杯酒,忽然问我: “没见你带同学来家玩儿过,是和同学相处不好,还是怕家穷……”“ 你说什么哪!”我打断了他。“ 爸爸无能 ,不能让你……”他哽咽了。我想说些什么安慰他,但结果什么都没说,只是望着天上的月 亮默想着:我们家穷吗?如果不是为了供我上学,我们家早就盖起洋楼,买了彩电。可爸爸说一定要把我的大学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