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血液循环大全ppt课件•血液循环概述•心脏结构与工作原理•血管类型与特点•血液成分与功能•血液循环调节机制•常见血液循环障碍及临床表现•总结与展望contents目录01血液循环概述01定义: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02功能03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到全身各组织细胞。04带走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05维持内环境稳态,如调节体温、pH值等。06传递激素、神经递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定义与功能血液循环系统组成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心脏作为动力器官,推动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循环。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分别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从全身回收血液到心脏以及实现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保证生命活动的进行01通过血液循环,氧气和营养物质得以输送到全身各组织细胞,同时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得以被带走,从而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维持内环境稳态02血液循环对于调节体温、pH值等内环境参数具有重要作用,从而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传递生物活性物质03血液循环能够传递激素、神经递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实现机体各部分之间的协调与平衡。生理意义及重要性02心脏结构与工作原理心脏外形像个桃子,大小约和成年人的拳头相似。形态心脏的长轴自右肩斜向左肋下区,与身体正中线构成45°角。大小心脏位置、形态及大小010204心腔结构特点与功能心腔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四个腔室。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均由间隔隔开,互不相通。左心房接收肺静脉回流的血液,左心室负责将血液泵入主动脉。右心房接收上下腔静脉回流的血液,右心室负责将血液泵入肺动脉。03普通的心肌细胞,包括心房肌和心室肌,含有丰富的肌原纤维,执行收缩功能。工作细胞自律细胞传导细胞具有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包括P细胞和浦肯野细胞。位于心肌细胞之间,负责将兴奋从一处传导到另一处。030201心肌细胞类型及其特性心脏传导系统的正常运作是维持心脏正常节律和协调收缩的关键。心脏传导系统是由位于心肌内能够产生和传导冲动的特殊心肌细胞构成,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右束支,左束支和Purkinje纤维等。主要功能是产生和传导冲动,控制心脏的节律性活动。心脏传导系统简介03血管类型与特点动脉血管壁较厚,弹性纤维丰富,外膜较厚,平滑肌发达。将心脏输出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位,维持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保证组织器官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动脉血管结构特点及功能功能结构特点静脉血管壁较薄,弹性纤维较少,平滑肌不发达,外膜较薄。结构特点将全身各部位的血液回收到心脏,维持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保证血液能够顺利回流到心脏。功能静脉血管结构特点及功能结构特点毛细血管壁非常薄,仅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无平滑肌和弹性纤维。功能实现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将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运走。毛细血管是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毛细血管结构特点及功能04血液成分与功能成年男性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约有400-550万个红细胞,成年女性约为350-500万个。红细胞数量呈双凹圆盘状,无细胞核,直径约7.5μm,厚度约2.5μm。红细胞形态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血红蛋白在氧分压高的肺部与氧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运输到氧分压低的组织时,氧与血红蛋白分离,供组织利用。红细胞功能红细胞数量、形态及功能白细胞数量成人白细胞计数为(4.0-10.0)×10^9/L。白细胞分类根据形态和功能可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白细胞功能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具有吞噬和杀菌作用,淋巴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等。白细胞数量、分类及功能血小板数量正常值为(100-300)×10^9/L。血小板形态呈双凸圆盘状,直径约2-4μm,无细胞核。血小板功能主要功能是参与止血和血栓形成。当血管破损时,血小板迅速黏附于破损处形成血小板血栓,同时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促进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