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建平中学高一数学第二章【学习目标】1.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 n 项和公式.2.了解等差数列的一些性质,并会用它们解决一些相关问题【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1、当公差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关于的 ,且一次项系数为 ;前和是关于的 2、在等差数列中,若公差,则为 数列,若 公差,则为 等差数列,若公差,则为 数列。3、在等差数列中,每隔相同的项抽出来的项按照原来顺序排列,构成的新数列仍是 4、若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 d,前 n 项和为 Sn,那么数列 Sk,S2k-Sk,S3k-S2k……(k∈N*)成 ,公差为 .5、若 x≠y,两个数列:x,a1,a2,a3,y 和 x,b1,b2,b3,b4,y 都是等差数列,求的值.二、学习新知【问题 1】已知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它们的和是 15,它们的平方和等于 83,求这三个数。变式:1、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长组成等差数列,求这个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比。 2、已知四个数依次成等差数列,且四个数的平方和为 94,首尾两数之积比中间两数之积少 18 ,求此等差数列。【问题 2】等差数列中,已知观察并思考:此例中有何关系?此结论能否推广至一般情形?试证明:若是等差数列,且 m+n=p+q=2k,m,n,p,q,k,则练习:在等差数列{an}中,(1)已知, (2)已知求(3)已知 a14+ a15+a17+a18=82,则 S31 (4)已知,求【问题 3】已知等差数列{an}中,,那么当 n 取何值时,取最大值?【总结】求等差数列前 n 项和的最值问题有三种方法:(1)利用:当>0,d<0,前n项和有最大值 可由≥0,且≤0,求得n的值当<0,d>0,前n项和有最小值 可由 ≤0,且≥0,求得n的值(2)利用:由二次函数配方法求得最值时n的值(3)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的对称性。练习:已知等差数列{an}中,,求前 n 项和的最小值。【问题 4】一个等差数列的前 12 项的和为 354,前 12 项中,偶数项和与奇数项和之比为 32∶27,求公差d练习:在项数为 2n+1 的等差数列中,所有奇数项的和为 165,所有偶数项的和为 150,求 n【思考题】1、已知两个等差数列{an}、{bn},它们的前 n 项和分别是 S n、Sn′,若,求.2、等差数列中,该数列的前多少项和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