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四步教学法”课时教学设计课 题苏教版生物选修一第一章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第 1 节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课 型新授课课标要求 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的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说出培养基、灭菌和消毒等概念;理解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学会配制细菌培养基。通过试验操作,学生提高了动手、合作、探究、交流和语言表达等能力。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及对问题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无菌操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细菌培养基的配制,无菌操作。教学难点高压蒸汽灭菌法,无菌操作。教学方法 讲授法 练习法教学程序设计教学过程及方法环节一 明标自学过程设计二次备课 “明标自学”:一、在课前发给学生预习提纲,以问题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1.培养基的概念2.培养基的几种分类方式3.消毒和灭菌 教学过程及方法环节二 合作释疑 环节三 点拨拓展过程设计二次备课“合作释疑”:一、培养基:为人工培养微生物而制备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培养基的分类(1)、按成分分类,可分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和半合成培养基三类。① 合成培养基。合成培养基的各种成分完全是已知的各种化学物质。这种培养基的化学成分清楚,组成成分精确,重复性强,但价格较贵,而且微生物在这类培养基中生长较慢。如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察氏培养基等。② 天然培养基。由天然物质制成,如蒸熟的马铃薯和普通牛肉汤,前者用于培养霉菌,后者用于培养细菌。这类培养基的化学成分不恒定,也难以确定,但配置方便,营养丰富,所以常被采用。③ 半合成培养基。在天然有机物的基础上适当加入已知成分的无机盐类,或在合成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某些天然成分,如培养霉菌用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这类培养基能更有效地满足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2)、按其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三类。① 固体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固体培养基常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计数和菌种保存等方面。② 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不加任何凝固剂。这种培养基的成分均匀,微生物能充分接触和利用培养基中的养料,适于做生理等研究,由于发酵率高,操作方便,也常用于发酵工业。③ 半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凝固剂而呈现半固体状态。可用于观察细菌的运动、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