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周周次内容7名句名篇默写《离骚》《夜雨寄北》《泊秦淮》古代文化常识古代礼仪——政治礼仪易错易混成语易用错对象成语(二)一、名句名篇默写1.离骚(5年3考)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014·全国Ⅰ卷)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015·全国Ⅰ卷)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①昭质其犹未亏。(2013·大纲全国卷)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注】①唯:鲁人版教材中为“惟”。【本篇情景式默写集锦】(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3)《离骚》中诗人用“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5)《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6)《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7)《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8)《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9)《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10)《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2.夜雨寄北(5年0考)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本篇情景式默写集锦】(1)《夜雨寄北》中思念之情,亘古不变,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潇潇夜雨中,李商隐客居寂寞,倚窗伫立,将相思之情转化为了重逢的希冀:“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的句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3.泊秦淮(5年0考)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本篇情景式默写集锦】(1)《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句子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2)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二、古代文化常识古代礼仪——政治礼仪【宗庙】古人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古代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祭祀时行九拜礼。【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左传·曹刿论战》中有这样的句子:“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