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高中政治必修三导学案: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学习目标】1.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2.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问题情境】1. 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2. 传统文化的影响是什么?3.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我的疑问】【自主探究】备 注 材料:祖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如果我们不开发,不使其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随着我国融入国际社会,就会被别的国家开发利用,反过来向我国出口。前几年,美国根据花木兰的故事制作的动画片在中国热播就说明了这一点。问:在文化发展方面,上述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课堂检测】1. 某民间艺术家举行收徒仪式,众弟子行传统的“跪地”拜师礼。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A.对待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行跪拜礼收徒可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C.教育具有传递文化的特有功能 D.学艺跪拜行礼体现了文化市场的自发性2.中国传统文化重德治而轻法治。而中国共产党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作为治国方略。这是因为( )A.只有抛弃传统文化,才能求得新发展B.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C.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D.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3. 和谐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经常运用“和”的观念阐发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今天,我们所说的“和以处众”、“政通人和”、“和谐社会”、“内和外顺”等都是这一思想的延伸。这说明( )A.传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 B.传统文化体现了浓厚的历史色彩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D.先进文化只能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合理内核4.2010 年 9 月 16 日,在北京开幕的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旨在通过两岸共同搭建汉字艺术交流平台,繁荣两岸汉字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两岸同胞情意。这说明( )① 传统思想是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 ② 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认同感、归属感③ 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④ 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回标反馈】【巩固练习】1.(2008 广东卷)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B.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