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考语文:对联专题复习教案江苏 汤继宗教学目标:1、掌握对联相关知识2、掌握对联制作的方法3、提高对联的制作的能力教学难点:提高对联的制作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对联考察的类型教学过程:一、对联定义 楹联是对联的雅称,用以强调其文学性质。对联是楹联的泛称,可以包括文字游戏。在一般情况下两者可以通用。 对联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也就是说,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联文是有意义的,或可以理解的;平仄要合律,对仗要工整;对联是独立存在的文本,不是其他文本的一部分。凡符合这些条件的就是对联,否则就不是对联。 律诗或骈文中的对仗句,只有在脱离律诗或骈文而独立存在时,才能称为对联。 我们没有把上下联在意义上互相依存的要求(这是一般对联都应满足的要求)写入定义,只是为了承认“无情对”也是对联。例如: 三星白兰地 五月黄梅天 这副对联平仄合律,逐字相对,绝对工整,上下联分别成文,但是上下联在意义上毫不相干。上联是一种酒名,即三星牌白兰地酒。下联是江南五月阴雨连绵的天气,也是梅子熟了的季节。据说是为了给“三星白兰地”做广告,故意出下联征对。其效果之大,可想而知。 有些对联很难说是意义完整的句子。例如: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义廉这副隐字讽刺谜联,上联不成句子,下联不成句子,合起来也不成句子,但是上联有含义,下联有含义,合起来意义更明显(忘八 / 无耻)。因此,我们只需要知道这副对联是七言句式,能理解字面和隐藏的含义就行,没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语法分析。楹联,与诗、词、曲、赋、骈文一样,属于古典文学范畴。楹联的基本句式来自骈文和律诗。用现代语法来分析楹联结构,是当前楹联教学的一大误区。因为楹联结构是声律结构,不是语法结构,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两者是一致的。楹联语法(或文法)与一般语法(或文法)并无多大差别,无庸多说。下面谈到的“句”,是指诗词的“句式”,或古文的“句读”,不是现代语法中的“句子”。 二、对联的形式 (一)楹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格式、体律逐渐完备,种类越来越多。就上下联的对仗方式来讲,大体上可以分为五类: 1、工对 工对,也称严式对。就是上下联的文字、语句对仗十分工整、贴切。即词性相当、节奏相同、结构相似。请看下联: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香。联中“沧”对“蓝”均为颜色词,“海”对“田”均为地理名词,“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