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考语文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1教学目的:1.了解诗歌的特点,包括语言、结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等方面。 2.把握一些诗歌的解题技巧,提高解题的准确率。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的意象及构成的意境,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和作者的写作背景。 2.把握诗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 3.诗歌鉴赏题回答的表述技巧。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简介考点考纲教学过程:一、导入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也来玩味一番。“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二、考纲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三、高考题型(一)高考选材特点(1)从诗歌的时间上来看,唐宋诗词和元曲(只考了一二次),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2)从诗歌的体裁上来看,以近体诗为主(律诗和绝句)(二)高考命题趋势(1)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以主观题为主(主客观题结合)。(2)古诗鉴赏题在命题及答案上呈开放型。考试中古诗词鉴赏的开放性,即命题角度的不确定性,学生思维的多面性,答案表述的自由性。但“古代诗歌鉴赏不可能是完全开放式的,我们在平时训练时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三)高考题型1、简答题型 简答题一般是从诗词的内容或形式的角度来设问,提问指向明确,答案要点简明。解答时要注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