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 2013 届高考政治《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1、考点(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要求(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2、考查重点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2)如何实现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3、关注热点 关注民生、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节能减排是我国现阶段的重大问题,结合科学发展观的知识考查相关问题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二、核心考点梳理考点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小康社会(1)总体小康:① 表现: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② 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全面小康目标: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设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经济建设的新要求(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考点二 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1.科学发展观(1)地位: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2)内涵:①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②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① 地位: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② 措施:经济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① 地位: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② 措施: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① 地位: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