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件:《小猴子下山》 小学语文课件篇一:《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猴、结、掰”等生字,会写“块、非、常”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插图讲述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小猴子的“掰、扛、扔、摘、捧、抱”等动词。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 一、以图导言,激趣导入 老师板画一座小山。老师:同学们都很喜爱小动物,瞧,今日我们的课堂上就来了一只小猴子。(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学生自由发言)今日我们就来讲讲这只小猴子的故事。(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大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在文中画出小猴子都去了哪里。 3.分组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1.给下列汉字注音。 ()掰()扔()摘 ()捧()蹦()追 三、学习第 1 自然段(掰玉米) 1.小猴子下山来了,他首先来到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他做了什么呢?(板书:玉米地) 课件出示: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他看见,非常兴奋就。 2.理解“掰、扛”两个动词。 (1)指名上台做“掰、扛”的动作。 (2)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用“掰”“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 3.指导表情朗读。 (1)小猴子第一次下山,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他毫不犹豫地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甭提有多兴奋了!现在请同学们戴上小猴子的头饰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有表情地朗读第 1 自然段。 (2)指名上台表演读。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猴子来到了,看到的玉米。 5.小猴子非常兴奋。“非常”一词可以用来替换。(填序号) A.时常 B.十分 C.常常 四、回顾所学,小结学法 1.刚刚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 1 自然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小猴下山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老师板书:掰玉米又大又多掰、扛) 2.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出学习第 1 自然段的方法。 (1)小猴子来到哪里,做了什么? (2)理解小猴子的动作。 (3)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3.照样子,说一说。 (又大又多的)玉米 ()苹果 ()葡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课文第 1~4 自然段结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