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1200 字【4 篇】 篇一: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作者:代博昱 雄伟壮丽但又颇显陈旧的巴黎圣母院仍然挺立着,它楼顶的大钟被时间和历史撞得咚咚作响,它在警醒着人们要看穿虚伪的外表,看透人性之根本。 雨果通过《巴黎圣母院》揭露了中世纪时期,封建教会对人们的生活剥削,教会势力的昏庸无道,导致当时社会的混乱与悲剧。想象一下当时的巴黎景象:街道旁到处都是坐关女人的老鼠洞,成群的人们拍手叫好地看着绞刑一不小心就会因触犯教会法律而受罚,穿着各种长袍的主教、炼金石在街上如同幽灵一般荡着,法庭上由聋子主持公正这是多么可怕与混乱的景象啊!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人民又怎么会幸福?不但如此教会的邪恶力量还在腐蚀着人们的心灵 书中的克洛德是教会的折射,但又是被教会所迫害的人。表面上看,作为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的确是一个宗教势力的代表人物,他对爱斯梅拉达不择手段地追逐与迫害,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教会的虚伪和凶残,也体现了人性的丑恶面。但是克洛德有着更为复杂的性格,雨果在描写这个人物时,时不时还带着同情与怜悯。因为克洛德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教会,准确来说,他的悲剧与人性很大程度上是由他所信仰的宗教一手造成的。刚开始时,克洛德是一个富有同情心、善良、聪慧好学又十分疼爱弟弟的有志学子,他的前途十分光明,大家对他赞扬不断。渐渐地他由于长时间恪守教会的古板要求,克制个人情感,人性逐渐冷漠,被冻成了一潭死水。到最后,他遇见爱斯梅拉达时,扭曲的人性驱使他行为上的残暴与无礼。克洛德的禁欲与纵欲产生了极大的矛盾,这也是他以死相逼爱斯梅拉达的偏激原因之一。 与克洛德相比,敲钟人卡西莫多就是一个正面例子。他独眼、驼背、跛足,外貌奇丑无比,被称为愚人王。克洛德收养了这个弃婴,他也成为了圣母院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因为先天的不足被人们所鄙视,但他那丑陋的外表下却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他因在受刑时爱斯梅拉达的滴水之恩而勇劫刑场,无悉不料地照顾她。他对她的爱中有忠诚,也有隐忍与小心翼翼,卡西莫多为了保护爱斯梅拉达却怕吓到她而选择睡在门外冰冷的地板上。他没有像克洛德一样的粗鲁,就算爱斯梅拉达一直被弗比斯所迷惑,但他还是在尽力护她周全,以至于追随她一同死去。卡西莫多的人性之美所闪耀的光芒足以透过那不堪的外表,但那不幸的人啊,却被教会的条条框框所束缚。卡西莫多迫于养父,也曾劫持过爱斯梅拉达,但是与克洛德不同的是,卡西莫多最终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