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演讲稿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未来。教育的初心,就是一切为了孩子;教育的使命,就是促进学生的成长,让生命臻于完美。虽然任何事物很难达到完美,但“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教育点亮幸福人生,是我的不懈追求。 一、谈成长:百年名校,给了我平台,拓展我的视阈 1、平台: 我与教育有着不解之缘,无论从父辈做教育,还是我自己,1987 年,那还是计划经济时代,大学毕业生按国家计划分配,我有幸被分配到了 X,一所学校,一辈子,一生情。X 是一所有着红色基因与深厚底蕴的学校,老师们学术素养高,潜心教书育人,有知识份子风骨,学生勤奋刻苦自律自觉。这样一所学校,给了我成长的机遇与平台。 在我 31 年的教育生涯中,前二十年,真正在为“一个都不能少”这样一个初心在奋斗。记得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每天想得最多的是:怎么把课上好,怎么把班带好,那个时候,没有功利心,没计较过收入,没想过如何计算“工作量”,也没想过要去争什么“教坛新秀”;“市级骨干老师”,评“省级优秀老师”之类的,只想着把眼前这堂课上好,把眼前这群学生教好,让他们能考上大学,改变命运,摆脱贫困,走向一个能发挥自己的舞台;只想着不要误人子弟,要对得起学生在最美好的年华与自己相遇,不要因老师的贫庸与失德而导致学生的远离与背弃!那时候,教育就是教好书育好人,而不是“职称”、“论文”、“荣誉”,课堂上孩子们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下课后一声声无邪的笑声,就是我全部追求。 在这一个时期,我的认识观是:学生观:每一个学生都有无限可能;教育观:每个学生都很精彩;人才观:每个学生都很独特;创新观:创新从进展个性开始;成长观成长中的孩子一切皆有可能;实践观:呵护学生的成长。 2、视阈: 教育点亮幸福人生,首先是自我不断的完善和超越。自立而立人,自育而育人,立人必先立德,育人必先育心我自己始终做到做一个诲人不倦终身学习的老师,坚持党的指引与教书育人“同频共振”,在课堂上传递正能量,用力、用脑、用心工作,以自身的品行、品行、言行、学识、教风等人格魅力成为学生的引路人;以不断对以往经验的超越,求变求新,探究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进展特点来加深对教育的理解,将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课程教学中,以文化人,从“数学教学”(把教材教好)到“数学教育”(落实教学的六大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至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