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西医治疗讨论进展论文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慢性炎症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常引发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AS 的患病率高,约占我国总人口的 0.32%[1],男女患病比约为 3∶1,发病年龄多在 20~40 岁,其中女性发病缓慢且病情较轻[2]。AS 患者约有 30%的致残率,也会因此丧失劳动力,影响生活质量[3]。 AS 的现代病因目前还不明确,但流行病学资料显示,HLA-B27 在 AS 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在我国普通人中 HLA-B27 阳性率为 6%~8%,AS 患者的阳性率在 95%左右[4]。Chung 等[5]讨论发现,HLA-B27 阳性者患 AS 的风险是阴性者的200~300 倍。另外,本病还具有家族遗传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一级亲属是AS 患者,HLA-B27 阳性的个体患病风险是无家族史的 HLA-B27 阳性的 6~16 倍[6]。 目前中西医根据不同的科学理论,运用不同的方法治疗 AS,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近几年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讨论综述如下,以给予更多的思考和治疗方法。 1 中医对 AS 的认识及治疗 AS 是现代医学的病名,根据中医学理论应属大偻龟背竹节风等范畴。现代医家大都认为本病的病机为素体禀赋不足,肝肾亏虚,精血亏少,受外来风寒湿侵袭或湿而化热[7-8],一般来说,AS 早期以实证或虚实夹杂证为多见,中后期则转为虚证[9]。焦树德[10]认为,AS 的病机主要是肾虚督空,阳气开阖失常,寒邪乘虚外侵致病。冯兴华[11]认为,肾虚是 AS 发病的主要病机,风、寒、湿、热、瘀血等邪侵袭人体,阻滞经络、筋脉、骨节是 AS 发病的诱因。总体讲 AS 的病机不外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1.1 辨证论治 现代医家大都认为 AS 的病机是正虚邪实,虚实夹杂。正虚辨证以肝肾督脉亏虚为主,邪实辨证以外感风寒湿,湿而化热为主,终致痰瘀阻络,腰背脊柱关节痛苦、僵硬及强直。运用中医药辨证论治与同病异治理论相结合,临床上治疗 AS 取得良好疗效。冯兴华等[12]通过大量的文献讨论、临床病例总结,将肾虚瘀阻证和湿热瘀阻证作为 AS 的基本证型。①肾虚瘀阻证以温阳补肾、祛瘀通络为法,方用补肾强脊汤加减,药用淫羊藿、骨碎补、菟丝子、怀牛膝、杜仲、续断、枸杞子、羌活、丹参、川芎、赤芍、当归等;②湿热瘀阻证以清热除湿、祛瘀通络为法,方用清热强脊汤加减,药用苦参、金银花、黄柏、苍术、莪术、羌活、土茯苓、续断、川牛膝、丹参、川芎、萆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