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读后感 4 篇 篇一:狂人日记读后感 今日,我读了一本名叫《狂人日记》的书。此书很短但是,却让人知道了旧社会的真实状况。大家可以去百度上搜一下看看。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写于 1918 年 4 月。该文首发于 1918 年 5 月 15 日 4 卷 5 号的《新青年》月刊,后收入《呐喊》集,编入《鲁迅全集》第一卷。 这本书中,有很多吃人。有很多人因为利益等,而把人吃掉。当然,还有另一种吃人:旧社会中,人们认为血馒头吃了能治肺痨,于是,在处决犯人时,便有人想刽子手买人血馒头治病。这种就是真正的吃人了。在这两种吃人中,当然,第一种较多。 这本书虽是以一个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病人的视角写的却清楚地体现出了旧社会的黑暗。就因为利益,让一个活人像牲口一样失去自己生的权利,活的余地。这让我想起了《家》中的鸣凤,她就是因为利益被迫变成了交易对象此书中的鸣凤就是被吃掉的。 回归正题。书中的疯子非常害怕被吃掉,所以,在他眼里每一个人都是青面獠牙的,在他所看到的书中,全部都是吃人,吃人。这个人还认为所有人都想要吃掉他,甚至认为他的哥哥也要把他吃掉。如此,我感觉他想的有些夸张,但不难体现出旧社会的黑暗,混乱,与人吃人的制度,弱肉强食的制度。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带着一副假面具而那个疯子所看到可能才是每一个人最真实的一面。 现在,人吃人的现象还是有一些的,希望,人吃人的状况会永远消逝。 篇二:狂人日记读后感 这篇采纳日记体的小说,在现当代文坛上掀起了一阵惊涛骇浪。以日记体的形式开启了白话小说的新章程。小说里的狂人发起了吃人的口号,对封建道德的批判。一度让当时的国学大家对鲁迅多加指摘。 初读鲁迅,大概是在初中时的那篇《纪念刘和珍君》吧。真的猛士敢于直视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十二岁的我们读的摇头晃脑,但谁也不曾想过自己要做鲁迅先生口中真的猛士 大学时,再一次拜读鲁迅先生的文章,《狂人日记》收在小说集《朝花夕拾》的第一篇,开山之作,自有其为后人不可替代之意义,至少,在现当代文坛上,对封建道德的批判,是再没有鲁迅先生这篇文章如此之深刻的了。 国学热的兴起,人们开始对鲁迅产生质疑,对这篇《狂人日记》也提出了新的解读,在鲁迅的笔下,封建道德张着吃人的大口,那么孔子所说仁义礼智信竟是天下无用了,吾辈再学岂不是滑天下之缪乎?但细读《狂人日记》发现,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