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学习目标:1.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品味意境、赏析意象、把握情感。2.理解即景抒情诗中景与情的联系。二、课前预习1.知人论世张若虚(约 660~约 720)初唐诗人。杨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全唐诗》仅存其诗两首。一首《代答闺梦还》,风格柔靡,水平一般。一首则是《春江花月夜》,是历代传诵的名篇。人以文传,张若虚就是靠这首诗流传闻名的。《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创制者是谁,说法不一。或说"未详所起";或说陈后主所作;或说隋炀帝所作。今据郭茂倩 《乐府诗集》所录,除张若虚这一首外,尚有隋炀帝二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二首,温庭筠一首。它们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远不及张若虚此篇。这一旧题,到了张若虚手里,突发异彩,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时至今日,人们甚至不再去考虑旧题的原始创制者究竟是谁,而把《春江花月夜》这一诗题的真正创制权归之于张若虚了。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2.字词过关滟滟( ) 霰( ) 徘徊( )( ) 扁舟子( )捣衣砧( ) 汀( ) 碣石( )3.用现代文的形式将这首诗的美好意境表现出来。4.预习困惑三、课堂探究1.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意境?塑造了抒情主人公什么样的形象?2.这首诗歌主要描绘了哪些意象? 主要的意象是什么?3. 诗中各处的“月”有没有什么不同? 4.把课文分层,并写出层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5.在前几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副画面。6.“白云一片去悠悠……落月摇清满江树”这一部分共写了两方面的内容,⑴_________ ; ⑵_________ 。7.“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诗人由_________ 想到_________ 。8.最后这几句写落月,落花闲潭,蕴含什么道理?四.课后训练。杂诗 陶潜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凤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1.这首诗中写人生无常的名句是:_____,______。2.“飘如陌上尘”一句,把_____喻为“陌上尘”,以“陌上”喻_____。3.《论语》有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此诗和这个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4.摘出能够表现诗人“桃花源”的理想生活的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