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揣摩词句,体会《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于沉静之中见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 2.体会《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该诗在使用“虚”字上的妙处;体悟诗人独特的情感。二.课前预习1.知人论世① 陈子昂(659-700),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年任侠,24 岁举进士,擢麟台正字,故世或称陈正字。迁右拾遗,故又称陈拾遗。屡上书言事,辞多直切,颇中世病,但罕为用。曾随武攸宜北征契丹,忤上降职。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诬陷,下狱死。陈子昂所作诗论著作《修竹篇序》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六朝柔靡诗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代诗歌及后代诗歌创作均有积极影响。所作诗歌以《感遇》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等为代表,作品指斥时弊,风骨高古,有汉魏风骨,是他的诗歌理论的最好体现。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春。这时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面对金樽美酒。他不禁要歌唱依依不舍的离情,抒发自己的远大怀抱。这首离别之作,就从眼前宴会的情景落笔。 ② 杜审言(约 645?─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杜审言在江阴县任职,与陆某是同郡邻县的僚友,他们同游唱和。杜审言这首和诗是用原唱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情思。2.字词过关 金樽( ) 绮筵 ( ) 琴瑟( )和晋陵陆丞( ) 宦( )游 绿蘋( )3.预习困惑三.课堂探究(一)《 春夜别友人》1.理解诗歌内容。(1)诗中哪些词语写了“夜”? 哪些词语写出了“别”? (2)全诗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怎样的流转变化?(3)全诗通过什么事情表达了什么感情?2.品味语言。(1)首联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对”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 1(3)结尾两句怎样抒写离别之情的?3.探讨:诗人是如何从空间与景物的描绘中写离情别意的?(二)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1. 本诗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感,哪句话可以体现出来?2.请结合你对本诗的理解圈出...